疫情过后,"中国+1"模式可能成为区域产业链新趋势,线上业务加速普及
1982年我去北京学习中文。该银行的职业生涯始于美国,从事贸易和现金管理业务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去了亚洲,这是我在中国的第十个年头。"DBS(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全球贸易服务总监布吕克奥特告诉"21世纪经济报告",他精通中文,有一个中文名叫欧阳。
欧阳对疫情下全球产业链和银行数字化趋势有共同的观察和看法。
中国+1"模式最常见的着陆地点是越南。
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的格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创新,相关分析指出,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过长和细节化的风险,凸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紧迫性,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这一变化正在加快。
据海关总署发言人、统计分析部部长李桂文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表现显著,产业链更加紧密,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上半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到2.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7%,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欧阳,DBS(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全球贸易服务总监。
许多人关注中国的产业链转移问题,但就我的观察而言,总体趋势并不明显,可能更多的是个别和地方性的情况。我们认为,未来更有可能的趋势是"中国+1",这是基于在国外建立一个或多个生产基地的模式。自过去几年以来,类似的现象实际上已经发生,后来的暴发加速了这一过程。"欧阳两人都说。
他认为,目前在东盟地区,"中国+1"模式在越南登陆最多,不仅在外资企业,而且在中国企业的存在下。
例如,当一些欧美跨国技术公司最初从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购买上游产品时,既然这些上游中国供应商已经将部分产能转移到越南,那么欧美公司到越南的供应链可能仍然来自同一家中国公司的越南分公司。欧阳都说。
官方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些观点。
他说:"根据海关总署的资料,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电子制造业紧密相连,导致有关产品的进出口大幅增加。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的一部分,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集成电路等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东盟进口集成电路2268.1亿元,增长23.8%,占东盟进口总值的24.2%,向东盟出口集成电路896.8亿元,增长29.1%,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7.8%。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活跃,推动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3.2个百分点。
在东盟国家中,中越贸易增长最快。今年上半年,中国和越南进出口增长18.1%,在东盟国家进出口规模中居第一位,比与东盟的总体贸易增长率高出12.5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中国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进出口稳步增长,推动中国对东盟贸易的总体增长5.7个百分点。
一方面,越南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包括越南、泰国等国家在内,其产业链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总的来说,这种转移并不是大规模的,更多的是当地案例;此外,越南已经成为东盟国家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欧阳两人都说。
此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也享有更多的体制红利。2019年10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的成果文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中国与东盟之间90%以上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
欧阳说:"鉴于今年将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预计将继续增长。
粤港澳网上疫情网上商贸支援
这一流行病的爆发无疑加速了全球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测试了银行的在线业务能力。
欧阳两人都介绍了企业数字技术在疫情中的应用趋势。据他介绍,在流行期间,贸易业务的趋势之一是让客户加快在线接受业务。
我们向客户提供数字供应商对接和在线融资一体化服务。通过在线文件的提交和验证,我们不仅避免了面对面的接触,而且大大提高了整个交易过程的效率。例如,我们在大海湾地区有一家物流公司的客户,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的90多家供应商正在使用这项服务。
数字业务的第二个亮点是海关文件的实时数字验证和跨境支付平台,它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应用程序接口,使数字文件应用程序的使用率翻了一番。
事实上,在去年11月推出相关产品后,20多个客户开始使用该系统,在爆发后,即今年第一季度,有50多个新客户开始使用该系统。"他说。
除了上述亮点外,欧阳均表示,疫情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接受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在网上开户。
据报道,上述三种在线产品均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这些产品都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2018年是规划时期,然后在2019年开始登陆,然后逐步推广到国内其他城市,后来出国推广到印度和其他海外市场。"欧阳都表示。
在欧阳看来,深圳的科技产业发达,东莞等地是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地理位置离香港很近,与资本市场的天然距离非常近。科技和制造业与世界领先的资本市场相结合,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很大的协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