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最后一公里”坚持做好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如何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记者采访了马克思主义党校副院长辛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在于"全面",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造福全体人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承载着14亿中国人的期望"辛明说:"从解决温饱水平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促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
如何了解整个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明说:"小康"关系到发展水平,"全面"关系到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提高。
从报道的角度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人们不仅要吃穿暖,而且要追求新鲜空气、健康食品和生活体验。"辛明说,只要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发展就只能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全面小康社会,全面进步到"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任何方面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从覆盖群众的角度来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辛明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应该落在后面,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不应该落在后面。全面小康社会不应以一般的方式掩盖大多数,而应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增加投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切实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战胜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坚持准确扶贫、准确扶贫,团结一致,战胜贫困,按时完成脱贫目标。
从覆盖面看,全面小康社会是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不平衡,实现地区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辛明说:"中共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澳大湾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全面富裕的社会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全国各地的"一步一步"。我们应该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社会。
有人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意味着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应该是一样的。
全面正确认识小康社会,必须辩证地看待小康社会。"辛明解释说,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和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让所有地区都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使14亿人达到同样的收入水平。
到2020年,城乡居民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之一。辛明说,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总目标,"双倍"也是全国的目标。这并不意味着当时所有的地区、所有的市县、所有的人都要翻倍,更不是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会达到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
辛明说:"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小康社会,就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小康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后,并不是说我们可以 "休息" 和 "喘口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必须利用这一形势,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路子,实现 "两百年" 目标的有机衔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实现更高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各地区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前发展水平,确定目标,真抓实干。" 辛鸣说,对特殊困难,深度贫困集中地区来说,要集中精力拼命出征,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要在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的基础上,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切实防止脱贫户和边缘户回流,摘帽不脱责任,摘帽不脱政策,摘帽不脱帮扶,摘帽不脱监管,巩固脱贫成果。
东部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基本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先富后富的作用,密切配合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继续做好扶贫和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辛明说。
总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地区都要认清缺点和缺点,不要盲目比较,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目标,提高胃口。" 辛明说。各地在制定政策时,都要保持清醒,警惕野心勃勃的心理,还要时刻紧绳,时刻保持痛苦感,做大蛋糕,把蛋糕分给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
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真正成就感。
如何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辛明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 "数字标准",更不用说速度游戏了。真正的目标是给人们更多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辛明说,到 2020 年,按照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穷人人数从 2012 年底的 9 899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率从 10.2% 下降到 0.6%。目前,52 个未戴帽子的贫困县和 1113 个贫穷村庄正在进行战斗,以确保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还有一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如水、空气和其他生态环境指标、住房、卫生保健、教育和其他民生指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指标继续改善,今后还将继续改善。
辛明解释说,全面衡量小康社会的完成,不仅要看定量指标,还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实际生活条件和现实的成就感。
从历史上看,获得的感觉来自于与前世的比较。辛明说,各地要采取措施,同时保持居民收入增长的势头,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群众的钱袋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指数自然会上升。
从现实的角度看,获得的感觉来自于生活的全面改善。辛明说,只有工作稳定、社会保障可靠、教育和医疗水平更高、环境更加优美、社区更加和谐,才能使全面的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
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整理缺点,开展工作,做好污染防治斗争,解决重点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进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难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组织严密的社会保障网络等。" 辛明说。
总之,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的第一要务,把重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繁荣不断前进。" 辛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