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有可能给美国经济留下"伤疤效应“
V型、U型、L型、钩型。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美国经济复苏的轨迹是什么?当经济学家对此进行辩论时,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一流行病是否会导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改变过去的投资和消费模式。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劳拉·威尔德肯普(Laura Wilderkemp)的说法,就像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也将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给美国经济留下"持久的伤疤"。即便美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长期来看,美国经济产出可能比疫情爆发前下降3%至4%。
Werderkemp将金融危机和流行病等尾部风险事件的长期负面影响归纳为"疤痕效应",并在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8月底举行的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她在论文中指出,在2008年之前,几乎没有人预测到美国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现在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全球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健和安全,但另一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却屡见不鲜,企业在未来的决策中也会考虑另一场金融危机的风险。
维尔肯普认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评估还必须考虑到疫情的"疤痕效应"。与疫情前相比,目前的企业和消费者预计未来的疫情将更有可能发生,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美国的消费者支出比过去低,储蓄率急剧上升,对感染病毒的恐惧使旅游和娱乐等服务难以恢复。
对美联储来说,最紧迫的问题是"疤痕效应"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长期中性利率。这样的利率水平不会刺激经济,也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而是保持正确的中性,这对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疫情爆发之前,美国的长期中性利率大幅下降。这严重限制了美联储在2015年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加息的空间,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上调至2.25%至2.5%,给美国经济在当前经济衰退面前降息的空间微乎其微。
韦德肯普表示,研究表明,流行病往往导致消费者需求、价格和利率下降,她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压低长期中性利率约0.6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更频繁地陷入零利率政策。
在刚刚结束的美联储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调整现有货币政策框架,表示美联储将寻求实现2%的平均通胀目标,并将更多精力放在充分就业上,以应对美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流行病带来的新挑战。
在新的政策框架内,鲍威尔表示,当美国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低于2%时,美联储可能会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提振通胀,使其在一段时间内"适度"高于2%,相当于一种灵活的"平均通胀目标制"。与此同时,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决定将更多地关注美国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的程度。
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美联储将改变美联储在过去几十年中提前加息的方式,担心失业率过低,并冒着通胀风险。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即使实现充分就业,只要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美联储也不会收紧货币政策。这预示着美联储将在未来几年保持超低水平,一些市场参与者预计美联储至少要到2023年年底才会加息。
维尔德肯普认为,虽然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企业和家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以应对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并减少破产,但在人们对广泛参与经济有信心之前,经济很难真正全面复苏,这突显了控制这一流行病的重要性。